1月5日进入小寒节气,马上又将迎来“腊八”、三九天。虽然广州白天气温仍比较宜人,但北方的天气越来越冷,民间有“三九出门冰上走”“小寒胜大寒”的说法。
眼下,饮食起居等方面应更加注重御寒保暖、养阳护阴。
这个时节,来一碗热气腾腾的“腊八粥”,不只是传统的仪式感,还能暖身驱寒,更是对新一年健康幸福的祈愿。不过,腊八粥要喝得更健康,还是有讲究的,今天就一起来跟中医师学一学吧。
小寒养生,谨记保暖养阳
“‘冷气积久而为寒,小者,未至极也。’小寒的到来,标志着正式进入隆冬。”李华锋说,这个时节,养生保健,御寒保暖、养阳护阴是关键,要顺应时序的变化适当调整,以免伤及阳气,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
1. 饮食:宜适当多吃温热性食物
俗话说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,这个时节很多地方有吃羊肉、牛肉等温性食物来调养身体的做法。健康人群无须大补,想食补应以“清补”为主,避免加重脾胃负担。不过这个时节确实可适当多吃点温热性的食物,比如羊肉、牛肉、芝麻、核桃、瓜子、花生、松子等。
推荐食疗方
·当归枸杞生姜羊肉汤
食材:当归30克(纱布包好),枸杞50克,生姜50克(切片),鲜羊肉500克(切块焯水),食盐适量。
做法:当归、枸杞、羊肉,生姜一起放入砂锅,大火煮沸后,改用小火煲2小时,加入盐适量即可。
功效:温补肝肾,温中补血。
·人参田七蛤蚧瘦肉汤
食材:生晒参15克,田七15克,蛤蚧一对(去头及四肢),精瘦肉2两(切块焯水),生姜30克(切片),食盐适量。
做法:将生晒参、田七、蛤蚧、瘦肉、生姜一起放入砂锅,大火煮沸后,改用小火煲1小时,加入盐适量即可。
功效:补肺益肾,益气活血。
2. 起居调节:早卧晚起,以待日光
小寒是冬季的节气,仍处在“闭藏”的季节,应“早卧晚起,以待日光”。早睡晚起有助养阳护阴,适当多睡可助身内阴阳平衡,但也要避免睡得太多“久卧伤气”。
3. 保暖有度:天寒地冻,保暖是第一功课
穿衣:特别是耳、手、腰、膝、足这些部位,在户外气温低、风大的地方更要护严实。但着衣也要适度,特别是在有暖气的地方,穿衣除了兼顾保暖性,还要注意透气性。
晒太阳+泡脚:天气好有太阳的时候,白天适当晒晒太阳。要防“寒从脚起”,小寒到立春前,晚上睡觉前可用姜粉、艾叶粉适当泡泡脚帮助暖暖身子。
4. 情志调养:保持心情舒畅
小寒时节气温低人体代谢减慢,还容易情绪低落,日常除了多晒晒太阳亲近自然,年关将近还可多与亲友聚一聚,互相倾诉开解,保持心情舒畅。
5 适量运动:不要一味久坐久卧
很多人天气一冷就懒得动,喜欢待在室内,久坐甚至久卧睡懒觉,但也要有个度。提倡动静结合,可以选一些比较缓和的运动方式,比如在室内打打八段锦、太极拳,或是在有阳光的时候到户外散散步,适当运动可增强代谢和血液循环,帮助身体适应寒冷环境。不过,户外运动要避免恶劣天气;另外,冬天大家穿的衣物都较厚,行动时要避免摔倒,避免出汗后吹风着凉。
腊八粥这样煮更养人
进入小寒节气,马上就是腊月初八了。
“腊八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,中医认为‘寒极生热,热极生寒’,腊八正处于寒热转化的临界。”李华锋说,这个时节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,多用大米、小米、糯米、高粱米、薏米等谷类,以及黄豆、红豆、绿豆等豆类,红枣、花生、莲子、枸杞子、核桃仁、桂圆、白果等干果来搭配入粥。这些食材的搭配不仅丰富了粥的口感,也为身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。
“不过,从养生的角度,腊八粥要喝得更健康,还是有讲究的。”李华锋说,腊八粥不仅是腊八节的传统饮食习俗,根据个人体质搭配得当,在寒冬腊月喝起来不仅有助暖身驱寒,还能滋补身体,成为个性化的养生粥。比如,在粥中加红枣、花生、莲子,有助养血安神;加银耳、百合可助润心肺,加山药、芡实可以养脾胃,加枸杞、核桃可以补肝肾……
对于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,李华锋建议煮类似腊八粥一类的养生粥时,也可适当根据下人情况调整食材,比如,糖尿病人群可加燕麦、荞麦等,高血压人群可加白萝卜、芹菜等,高血脂人群可加点枸杞,失眠人群可适当加些龙眼肉。
“夏病冬治” 试试艾灸
“除了饮食起居的调整,小寒节气选取适当穴位进行艾灸,是挺不错的保健方法。”李华锋说,艾灸能温养经络,培元固本,还能调节脏腑功能,提高机体免疫能力,有“夏病冬治”的妙用。
小寒艾灸常用穴位有以下几个:
1. 气海穴,属任脉,此穴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,故名气海,位置在下腹部,脐中下1.5寸,前正中线上,有助益气助阳、调经固精;
2. 关元穴,属任脉,又属小肠募穴,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,故名关元,位置在下腹部,脐中下3寸,人体前正中线上,有助培补元气、通利小便;
3. 足三里。属足阳明胃经,为胃下合穴,位置在小腿外侧,犊鼻(外膝眼)下3寸,有助和胃健脾、通腑化痰等;
4. 三阴交穴,是足部的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,定位在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,有助调养气血。
艾灸“夏病冬治”,虽可以自己在家做,但李华锋提醒,艾灸过程中用火要小心,避免烫伤。
医学指导/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李华锋副教授
文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许咏怡
视频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、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孟翰林
图/视觉中国
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:徐依励